俄罗斯工程学院
俄罗斯工程院介绍
俄罗斯工程历史沿革
1980 年代初期,在苏联建立多元化工程科学学会的想法成为 苏联科学家讨论的主题。苏联科学院院士K.V. 弗罗洛夫认为,这样一个科学学会的建立将会消除或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之间的差距。于是,在当时众多专家学者,包括前苏联科学院I.A.格列博夫、A. Yu. 伊什林斯基、B.E.巴顿、N.P. 拉韦罗夫、G.I. 马尔丘克、K. V. 弗罗洛夫等专家和工程学会联盟的代表及著名的苏联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倡议和提议下,建立起了新的科学组织—工程院,并选举出了最初的25名院士。1991年8月22日,根据前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第1178号令,关于"苏联工程院"的决议通知,超过100个科学与生产协会、研究机构及设计局移交给工程院进行科学指导和管理。在诸多关注行业里,如:大型机械制造、冶金与采矿企业及公司都已成为工程院的团体会员;区域机构(分支机构、部门、中心)的组织活动进一步得到加强,并制定出10个主要的工程经营方向。

鲍里斯•弗拉基米罗维奇•古谢夫当选为前苏联工程院和俄罗斯工程院的首任院长。在科学院组建过程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即之后的俄罗斯科学院)I.A.格列博夫、A. Yu. 伊什林斯基、B.E.巴顿、N.P. 拉韦罗夫、G.I. 马尔丘克、K. V. 弗罗洛夫及前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N.P. 拉韦罗夫院士成为工程院名誉院长。

1991年12月24日,俄罗斯联邦司法部将"俄罗斯工程院"登记为全俄公共组织(登记号为NO.512)。根据俄联邦法律《关于科学与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相关规定》,在2001年和2004年,工程院成功通过了俄罗斯联邦的国家认证。

到1991年底,工程院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选出了来自苏联10个共和国的338名院士和通讯院士。目前,俄罗斯工程院吸纳1600名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及大型生产企业组织管理者,在国家各个经济领域的科学与工程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还吸纳了来自世界30个国家的100多名外籍院士。

目前,在俄罗斯工程院的科学方法论指导下,拥有大约700个团体会员和46个区域工程与技术机构。俄罗斯工程院正在工程领域中的34个行业中开展积极的科研实践。这使得工程院实现价值超过10亿卢布的科学技术活动。近两年工程院组成了一支高素质的科学家团队,开发了4000多种新技术。在前苏联工程院和俄罗斯工程院存续期间,已出版了5000多本专著和教科书;获得约3000项专利;院士们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世界70多个国家的奖项及270个俄罗斯联邦政府奖项、19个国际奖项与奖励。工程院超过200多名院士获得了国家级奖励,大约有30名院士被授予"俄罗斯联邦荣誉科学家"称号。

俄罗斯工程院的工作一再受到本国最高科学机构俄罗斯科学院的积极肯定与支持。俄罗斯工程院从创立之初到各发展阶段,不论是前苏联工程院元老理事会还是现在的俄罗斯工程院,主导的经营活动都与学术科学息息相关。当下工程院的元老理事会仍由最大的液压工程学科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尤•希•瓦西里耶夫领导。

俄罗斯工程院是俄罗斯第一届工程师大会的发起者和组织者,该大会于2003年11月末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大会的成功举办证明了在国内外的高度声誉。根据大会决议,成立了最高工程理事会,推举俄罗斯联邦国民议会理事会主席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米罗诺夫和俄罗斯工程院院长鲍里斯•弗拉基米罗维奇•古谢夫为共同主席。
俄罗斯工程院优势业务
俄罗斯工程院优势业务以工程机械,建筑,材料科学,能源及资源节约为主,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社会信息化应用,开发监测各类设备及其运行状况的系统,以科技创新技术与军工综合体项目为载体开发多用途产品,和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工业应用领域只有权咸的研究。

● 工程院在造船领域开展了重大的科学与实践研究,主要是在"原海军造船厂"的基础上,创建企业级新类型的适应北极极端环境的船舶,其中与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合作研发散货船及具有破冰功能的船舶,工程院积极参与建造能处理复杂的海洋信息的水下综合体机器人。该项目的意义是在大陆架、港口、湖泊和水道中,提供现代化的水下技术服务。

●工程院在材料科学领域,探导各个行业领域内的创新技术与材料科:如航空航天领域,基于碳、芳纶和其他类型的纤维(高模量目质轻的新型合成材料)的高可靠性结构材料做研发:在机械工程领域,尝试式新型钢和轻合金的应用;而在钢与混凝土建筑结构中,材料要考虑耐低温和各种侵蚀因素,对温凝十和金属使用保护涂料可显普增加其强度,耐久性可增强3-7倍。该研究的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实践,如应用于索素契奥运会场馆及配套设施。

●工程院在建筑领域,积极开发新的解决方案,包括地震和永久冻土结构,提出额外的预应力与建筑用绳索加强方案,以提高筑物及结构的稳固性。用三维测虽技术来评估建筑物结构(水坝、发电厂等)的可靠性。评估地震对建筑物结构状态的通弱区域可能造成的影响。

●工程院在能源及资源节约领域,研发出使发电厂效率提高70%以上、热交换可提高90%以上的技术,为从集中式供热到移动式供热转变提供了解决方案。在非传统能源中开展了积极的尝试:如使用风力发电机,用于热网加热器等。工程院深入研究的波浪技术,创建各种不同模式,包括生物共振分离乳剂和忌浮液,提高材料的均匀性。尤其重视对汽油和柴油燃料使用波浪技术实现其质变。波浪发生器上获得的"燃料-水"类型的夹层乳液,可以增加燃科的辛烷值,同时减少排放到大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气等有吉物。开发新设计反应器中的生物质气化制合成气技术:在催化加氢裂化反应器中处理生物质,可有效地利用天然生物物质生产可燃气体、热和电能,使环境更安全。光纤设备的研发(巴什科尔托斯坦分院):军事工业综合体(莫斯科中心)的工程开发中使用各种设备和技术:研发用于评估在高压下运行的设备的剩余寿命标准(伊尔库茨克分院):在不确定的参数变化条件下,多连接非线性动态系统的自适应和自调整控制系统合成法的开发(滨海边疆区分院);微钠米学、纳米机械系统的研发(普斯科夫中心):智能系统技术及过程自动化的研发(托木斯克分院):工业科研废物处理技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分院):跟踪建筑物和结构的土壤基地的现有位置,预测地理过程(雅车特分院)等。

俄罗斯工程院一直是国际及全俄主要论坛的积极组织者。其中包括:俄罗斯工程师主题大会,全俄科学技术会议"加速经济增长和GDP增长的预案",全俄"航天空间利用与和平"论坛,国际及全俄科技大会"一展望未来",科学与实践远程会议"纳米技术在建设中的应用",专业展览和会议"国防工业的多元化与双用途产品和技术"。
俄罗斯工程院组织结构
(1)俄罗斯工程院下设俄罗所工程院学部、俄罗所工程院分院、俄罗斯工程院中心、俄罗斯工程院主席团下屈科学机构。

(2)俄罗所工程院主席团包括院长、副院长、学术秘书长、主席团成员、主席团大会、主席团功公室。
俄罗斯工程院学部
●机械工程(重、能源、运输等)
●新技术方法
●治金
●石油和天然气技术
●工程教音的问题
●工业工程设计
●焊接及相关技术
●控制系统,诊断仪器
●建筑
●造船业
●轻工技术
●食品加工技术
●祸轮机结构
●化工技术
●工程中的经济、法律和管理
●能源
●航空航天
●水资原管理和水利工程
●军事技术问题
●地质,采矿和回收有用的矿石
●铁路运输
●生物工程技术
●工程力学
●工程生态学和资原保存
●工程稳定性的问题和转换
●信总安全
●信息学和无线电电子
●通讯工具
●森林工程技术
●材料科料学和技术
●机械工程(汽车、拖拉机、建筑和道路)
●养蜂的过程、设备和新技术
●核电
地区分院
工程院分中心
阿尔汉格尔斯克>
阿斯特拉罕>
巴什科尔托斯坦>
布拉斯科>
布良斯克>
布里亚特>
沃洛格达>
沃罗涅日>
达吉斯坦>
伊尔库茨克>
加里宁格勒>
卡卢加>
卡累利>
克麦罗沃(库兹巴斯)>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西伯利亚)>
克里米亚>
库班>
利佩茨克>
摩尔多维>
莫斯科地区>
下诺夫哥罗德(伏尔加-维亚特卡)>
新西伯利亚>
奥姆斯基>
奥伦堡>
奥廖尔>
奔萨>
彼尔姆>
远东>
普斯科夫>
罗斯托夫>
萨马拉(伏尔加地区)>
圣彼得堡>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乌拉尔)>
鞑靼部(喀山)>
特维尔>
陶里亚蒂>
托木斯克>
乌德穆尔斯科>
哈巴罗夫斯克>
卡卡斯>
雅库特>
雅罗斯拉夫>
阿尔马维尔中心>
沃罗涅日中心>
工程-施工中心>
萨马拉中心>
专业地球物理中心>
南方科技中心>
现任院长为鲍里斯·弗拉基米罗维奇·古谢夫:工程学科学正博士、教授、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荣誉科学家、苏联和俄罗斯联邦国家奖章获得者、俄罗斯联邦政府科学及教育奖5次奖项获得者。
领导简介
院长:鲍里斯·弗拉基米罗维奇·古谢夫
副院长:斯比兰斯基·阿纳托利·阿 列克谢耶维奇
副院长由院长提名后再提交院士大会选举产生。主席团现有成员20人,第一副院长3人,副院长12人。其中工程院常驻副院长3人。
俄罗斯工程院Российская инженерная академия(以下简称工程院РИА)于1990年5月13日正式成立,是俄罗斯工程科学、应用科学领域最高荣誉性、最高咨询性机构,同时也是工程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其宗旨为团结领军科学家和工程师群体的力量;开发和有效利用工程领域的知识潜力;发展和协助开展国家工程领域最重要和最有前途的研究和创新计划;创造和引进全新设备、技术和材料;加速以基础科学应用为基础的设备和技术关键领域的开发进程作出贡献。 截至目前,俄罗斯工程院全院拥有40多个分院,30多个学部,9个科学中心和工程中心,正式职工700余人,院士1692人(包括通讯院士)。 俄罗斯工程院作为俄罗斯三大跨行业科学机构之一,与俄罗斯科学院密切合作与互动,共同实现基础科学成果、开发新技术和技术模型的应用研究,并与俄罗斯工程教育机构联合培养人才、提高工程人员的素质。